编者按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阜阳师范大学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锚定“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目标,坚持以“全程化、智慧化、精准化”服务体系为依托,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联动”的就业生态圈,走出一条具有师范特色的就业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2.95%,留皖就业率连续三年持续高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晓霞(化名)是2024届美术学专业毕业生,三年前通过专升本进入阜阳师范大学。30多岁的她因双腿残疾,家庭生活长期依赖低保,父亲身体状况也不佳。阜阳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宋陶鹏介绍说,面对求职压力,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专项帮扶机制,校党委听取专题汇报并指导帮扶工作,安排学院领导专门对接,多次带她前往用人单位应聘。经过反复沟通与岗位匹配,最终帮助她在上海市一家科技公司设于阜阳市的分公司实现就业。晓霞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学校一直坚持帮我找岗位,我恐怕很难获得这样理想的工作机会。”
同样面临困难的还有202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沈春兰。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在校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毕业后希望尽快就业还款。由于缺乏实习经历,一度投出的多份简历未获回应,但在辅导员的鼓励和指导下,她逐步调整求职方向,最终成功入职合肥市一家咨询公司,担任行政文秘工作。“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辅导员和班干部也都在主动关心我们的去向。”沈春兰表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杨继燃在学校帮助下,实现了从备考到入职的“无缝衔接”。家庭经济困难、父亲患病让他自入学起就感到压力很大。班主任得知其情况后,鼓励他报考国家电网,并联系往届学长学姐为其进行经验分享和答疑辅导。最终,杨继燃顺利考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据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委员、招生就业处处长方强介绍,2024年学校共有486名困难毕业生,2025年增加至571人,占同期毕业生总数约8%。学校对零就业家庭、特困生、残疾生、孤儿及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毕业生采取“三个优先”策略,即顶层设计优先、资源配置优先、联系帮扶优先。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对接帮扶对象,确保重点群体帮扶不漏一人。
学校实施困难毕业生“护航计划”,建立“一生一档”动态台账,组织“宏志助航计划”专项培训40学时,惠及学生百余人。通过“一对一”方式提供岗位推荐和技能培训等服务1751次,平均每人获得帮扶3.6次,有就业意愿者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为拓宽就业渠道,阜阳师范大学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就业生态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学科专业特色,推动资源深度融合。该校与阜阳、亳州等6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470余个、就业实践基地150余个,广泛对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2024年,校领导带队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全年走访企业102家,拓展岗位近2000个,联合各地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19场,吸引957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累计提供岗位超3万个,构建“周周有专场、季度有双选”的常态化就业市场格局。
在育人方面,全程化指导赋能,就业育人“不断线”:该校推动“四年一贯制”生涯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必修课程,举办职业规划、模拟面试等实践活动80余场,覆盖学生1000余人次。连续三届获安徽省职业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学生先后获金奖2项。依托省级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开展“启明星”专家讲座、考研考编辅导等专项服务,累计服务毕业生4800余人。
同时,通过智慧化平台增效,就业服务“零距离”:该校打造“一网一微一库”智慧就业平台,构建全覆盖的信息发布与服务体系。2024年,就业信息网共发布招聘公告1580条、岗位信息4万余个;“阜师大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简历直投和视频面试功能,日均访问量超800人次;同步开放就业创业学习资源库,提供课程715门、直播课程11场,有效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
在精准帮扶道路上,采用精准化帮扶兜底,就业路上“不落一人”:阜阳师范大学建立“一生一策”动态帮扶机制,近三年累计为1396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09.4万元。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三个优先”原则:精准化帮扶兜底,就业路上“不落一人”。实施困难群体毕业生“护航计划”,建立“一生一档”动态台账,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培训40学时,覆盖学生100余人。
在多措并举的持续推动下,阜阳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持续拓宽。近三年,共有1846名毕业生考入国内外高校深造,202人服务于西部计划和基层特岗项目,98人应征入伍。该校在新疆、西藏基层项目中报名与录取人数连续三年居全省高校前列,为边疆输送了大批扎根奉献的优秀青年。
未来,阜阳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优化“全程化、智慧化、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以更高标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需求,为毕业生扎根江淮、服务基层搭建广阔舞台,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
“启航青春职面未来”第十一届“华图杯”安徽省模拟面试大赛
邓云杰,动物科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获评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22年创办芜湖众成农牧有限公司,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蛋鸡养殖、蛋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农牧企业,拥有员工40余人,年销售额达2.5亿元。
杨晨,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2020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表现优秀,2020年9月入职西藏山南市桑日县绒乡人民政府,在驻村工作中,克服语言障碍,深入群众,两年间入户百余次,用脚步丈量民情,助力村党总支创建县级党建示范点。2023年转入乡党建办,协助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确保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她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在高原逐梦前行,用10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周怡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荣获“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9年通过全军统一招考入职某军校文职教员,2024年被评为文职讲师。先后两次获“四有”优秀文职人员、两次嘉奖、一次“优秀教员”称号;所任课程被评为教学优质课,2021年获全校教学比赛第一名,2023年在全国军地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参编专著一部。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家校协同迎期末 安全有序筑新程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召开期末班主任工作例会
思政育人启新篇 立德树人绽芳华宣城市宣州区创新开展德育主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家校协同迎期末 安全有序筑新程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召开期末班主任工作例会
思政育人启新篇 立德树人绽芳华宣城市宣州区创新开展德育主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诗山思政实践育人宣州区敬亭山基地“行走的思政课”课程开发研讨会侧记
合肥入选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零售业创新如何“落子”
当得知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的那一刻,宫慧茹和她的队友们激动得相拥而泣。